【料理檯饗宴】SEASON Artisan Pâtissier:走進巴黎異想世界的甜點劇場
Foreword 在當代餐飲趨勢裡,料理檯已成為炙手可熱的舞臺。從高端 Fine Dining、新派小酒館甚至是甜點專賣店,都紛紛設置開放式料理檯。這樣的空間設計,不僅打破傳統前後場的隔閡,更符合當代食客對真實、互動與獨特體驗的渴望。 在台北東區,重新開幕的 SEASON Artisan Pâtissier,以獨特料理檯形式重新定義高端甜點體驗。 打開紅幕,一場味覺的敘事實驗 這不是一間傳統的甜點店,而是主廚洪守誠 Season 打造的「劇場式」空間。走進店內,穿過酒紅色帷幕後,猶如走進復古華麗的巴黎沙龍,這裡是...
【城市蝸居大夢】彈性設計,保留「升級可能性」
Foreword 在城市小宅的夢想設計──居住在城市中如何擁有花園?在櫛比鱗次的大廈中,如何獲得天光的變換?在單面窗的住宅單位裡,如何擁有自然通風的各種可能……即使是城市蝸居,仍然可以實現美好的家之夢。 典型兩到三房的小宅,最常遇到的問題,是收納空間不足與生活尺度受限。要讓小宅住起來舒服宜人,小福砌營運長孫維澤指出,設計的第一步並非急著堆砌元素,而是先釐清真正的需求。...
【小書房】室內的身心小宇宙:門扉之內的花園
Foreword 《萬有自然力》是一部以科學書寫自然之美的作品。牛津教授凱西.威利斯結合生物學與心理學研究,揭開自然對人體的深層影響──從森林氣息到泥土氣味,每一種元素都在修復我們的感官與情緒。書中引導讀者以理性重新理解「自然療癒力」,也以感性提醒人與萬物的共生關係,深入淺出的文字,讓人意識到,療癒並非遠方的風景,而是存在於日常的呼吸、觸覺與光影之中。 ...
【台灣職人錄】當手成為時光的橋──紙類修復師吳哲叡
Profile Foreword 時間讓一切老去,也讓修復成為一種藝術。 修復,是一門講究手上工夫的行業,以知識為經、以美學為緯,在歷史與當下之間縫合,讓消逝的重現,修復技藝要求的毅力和耐力,更是非常人所想。這不僅是精益求精、一生懸命的匠人精神,更是肩負著傳承文化的使命。他們不僅是職人與匠人,亦是與時光拔河的藝術家。 ...
【識冠德】2025冠德建築沙龍講座:建築的自然系──黃聲遠、曾志偉、郭恩愷
「建築意味著對環境的理解與尊重,並且通過建築賦予人們存在的立足點。」諾柏休茲(Christian Norberg-Schulz)的想法影響無數建築師,各世代的建築師也都透過不斷的創新與實踐,尋求與自然環境的和諧共生。 ...
【宗教建築的現代性】當代的信仰之所:世界五大絕美宗教建築
Foreword 如果說建築是人與生活的連結,宗教建築則是同時連結人與神性、人與人心的橋梁。 當代的宗教建築已經不僅只追求宗教的功能性,更多時候展現的是建築師對於心靈力量和神性的探究,同時,更是在地生活、聚落經濟的縮影。從世界到台灣,透過現代宗教建築巡禮,從不同的視角與高度,閱讀不同地域的文化與歷史。 ...
【名人書房】龍應台:透過閱讀,照見人生來處與歸途
從《野火集》燃起的社會關懷,到《大武山下》、《注視─都蘭野書》書寫的自然注視,龍應台的文字之路,正如她人生軌跡從城市走入山林,不變的是從犀利的社會評論到深入山林的自然觀察,她的筆觸始終以敏銳的「注視」關懷人心。 親情為名的遷徙,開啟一場與自然的對話 如今的龍應台,在台東都蘭山下與動植物為鄰,不再是文化官員或輿論領袖,而是一位以筆為犁、深耕土地的書寫者,在與大自然的親密接觸中,學習與萬物共存的意義。這些轉變不僅來自於住所的遷徙,更是一場關於人生、自然與存在方式的深刻反思。...
【城市蝸居大夢】「拆解布局」,重塑穿梭自然與生活的埕
Foreword 在城市小宅的夢想設計──居住在城市中如何擁有花園?在櫛比鱗次的大廈中,如何獲得天光的變換?在單面窗的住宅單位裡,如何擁有自然通風的各種可能……即使是城市蝸居,仍然可以實現美好的家之夢。 在台灣中南部城市中,「販厝」(huàn-tshù)是一種狹長型、僅前後開窗的街屋住宅,常見於日治時期的市街改正計畫。這類建築內部空間受限,光線難以深入、通風不易、生活被切割,雖然面積規模已超出現今都市小宅的典型,但其條件卻與今日在都市叢林中追求光與風的住宅困境有著驚人相似。 擋風迎風的五量體...
最受歡迎文章
最受歡迎文章
【識冠德】2025冠德建築沙龍講座:建築的自然系──黃聲遠、曾志偉、郭恩愷
「建築意味著對環境的理解與尊重,並且通過建築賦予人們存在的立足點。」諾柏休茲(Christian Norberg-Schulz)的想法影響無數建築師,各世代的建築師也都透過不斷的創新與實踐,尋求與自然環境的和諧共生。 ...
【宗教建築的現代性】當代的信仰之所:世界五大絕美宗教建築
Foreword 如果說建築是人與生活的連結,宗教建築則是同時連結人與神性、人與人心的橋梁。 當代的宗教建築已經不僅只追求宗教的功能性,更多時候展現的是建築師對於心靈力量和神性的探究,同時,更是在地生活、聚落經濟的縮影。從世界到台灣,透過現代宗教建築巡禮,從不同的視角與高度,閱讀不同地域的文化與歷史。 ...
【名人書房】龍應台:透過閱讀,照見人生來處與歸途
從《野火集》燃起的社會關懷,到《大武山下》、《注視─都蘭野書》書寫的自然注視,龍應台的文字之路,正如她人生軌跡從城市走入山林,不變的是從犀利的社會評論到深入山林的自然觀察,她的筆觸始終以敏銳的「注視」關懷人心。 親情為名的遷徙,開啟一場與自然的對話 如今的龍應台,在台東都蘭山下與動植物為鄰,不再是文化官員或輿論領袖,而是一位以筆為犁、深耕土地的書寫者,在與大自然的親密接觸中,學習與萬物共存的意義。這些轉變不僅來自於住所的遷徙,更是一場關於人生、自然與存在方式的深刻反思。...
【城市蝸居大夢】「拆解布局」,重塑穿梭自然與生活的埕
Foreword 在城市小宅的夢想設計──居住在城市中如何擁有花園?在櫛比鱗次的大廈中,如何獲得天光的變換?在單面窗的住宅單位裡,如何擁有自然通風的各種可能……即使是城市蝸居,仍然可以實現美好的家之夢。 在台灣中南部城市中,「販厝」(huàn-tshù)是一種狹長型、僅前後開窗的街屋住宅,常見於日治時期的市街改正計畫。這類建築內部空間受限,光線難以深入、通風不易、生活被切割,雖然面積規模已超出現今都市小宅的典型,但其條件卻與今日在都市叢林中追求光與風的住宅困境有著驚人相似。 擋風迎風的五量體...
【葉怡蘭專欄】在佛羅倫斯買菜
About葉怡蘭 飲食旅遊生活作家,經營《Yilan美食生活玩家》網站。寫作與研究領域橫跨飲食文化、食材、茶、酒、旅行與生活美學。著有《日日物事》《日日三餐,早‧午‧晚》《紅茶經》《家的模樣》《食‧本味》《隱居‧在旅館》……等共十八本書,並發行簡體中文與韓文版。於2021年開設線上課程《葉怡蘭的生活美學課》。 疫後,重回海外行途,雖說頻繁度還未能及上疫前,卻已然日本、東南亞、蘇格蘭各地或思念或憧憬之地縱情暢遊盡興;而同樣牽念渴切的歐陸,則遲至去年(2024)9月才終於一償所願再度踏足。...
【建築大師在台灣】Zaha Hadid:圓周有360度,那我們為什麼只堅持其中一個方向?
Foreword 建築是不同文化之間的連結,透過建築,重新解譯一塊土地更多可能的樣貌。 今年,我們聚焦那些在島上落成或即將誕生的世界級之作,也看見本地建築師與國際名家攜手合作的精采篇章。每一座建築,都是一次跨越邊界的對話,一場關於土地、時間與創造力的深刻共鳴。透過它們,我們看見台灣與世界,不再只是連結,更是彼此成就的風景。 ...
【李芝瑜專欄】建築的盛宴,文明的劇場:2025大阪世博紀行
About李芝瑜 Rhode Island School of Design建築/藝術雙學士、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UPenn)建築碩士、交通大學建築博士,曾擔任銘傳建築系系主任,目前為銘傳大學設計學院副院長暨建築系副教授、VR整合研究中心負責人、銘傳藝術中心館長、以及全球建築學人交流協會理事長。研究領域橫跨建築、數位理論與設計,並將偏鄉實構築服務進行虛實整合。除受邀擔任美國建築大師獎國際評審(Architecture MasterPrize, AMP),亦任全球建築活動Open House Taipei...
【建築人的旅行地圖】陳元慶:日本名庭小旅,錦簇清寂皆天堂
Foreword 旅行,是一場與世界的對話。而建築人與設計師,總在途中尋找線條與光影交織的靈感之所。與誰同行、因何啟程、在哪裡停留──每段旅程都是一頁設計的註腳。今年,我們拾起他們記憶中的風景,編織一份旅行清單。跟隨他們的眼睛,去感受一個地方如何靜靜說話,如何啟動心中的空間想像。 ...
【設計咖啡館】Modern Mode & Modern Mode Café──光影之間的巴黎情調
Foreword 咖啡館如同城市的名片,透過空間的語彙,書寫著不同時代的記憶。走訪咖啡館是許多人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環,不只是對咖啡因的需求,更是在大城小巷中的居心之地。 台北,作為一個歷史與創新並行的城市,咖啡館的風格也隨著城市脈動層層轉變。有些隱身巷弄之間,有些矗立街頭,自成一道風景,而有些,則像 Modern Mode & Modern Mode Café 這樣,一處帶著復古韻味、摩登氣息與個人美學交織而成的空間,將歐洲小酒館般的迷人氛圍,悄然安放於老城北段的一角。 ...
【日用好設計】杜祖業的日用心法五選
Foreword 生活的質感是由細節構築而成,好設計也不是僅可遠觀的藝術品。2024年,《居心誌》推出全新單元「日用好設計」,邀請各界達人以獨到的眼界經驗與美學觀點,分享他們的生活用物學以及親自挑選、覺得好用的日常小物5選,讓更多人深切感受:美學不是陽春白雪,而是日常所見所得,進而習得如何藉由設計改變生活、豐富生活的趣味與歡喜。 擁有打造男性時尚媒體20多年資歷的資深媒體人杜祖業(Blues...
【小書房】完全沒有隔間的家
Foreword 有著建築背景的Ker Ker,以極具辨識度的超細緻神視角畫風,在Instagram累積分享了超過400間「透視餐廳」;2022年疫情期間,則開啟了全新的「透視你家」系列,之後集結成書。跟著Ker...
【做料理】老派常溫點心:橙香風味瑪德蓮
Foreword 美味的選擇各有各的標準,美味的記憶卻驚人地相似。吃,是最有感且最具體的,當我們經歷時代不可控的改變時,各國老派懷舊的風味、記憶深處的經典味覺,不約而同重新成為顯學。 ...
【綠旅宿】教父私島度假 徜徉原始情懷
最具傳奇色彩的綠旅宿,非大溪地的白蘭度特提亞諾阿島度假飯店(The Brando Luxury Resort Tetiaroa)莫屬。這是電影《教父》主演馬龍‧白蘭度(Marlon Brando)所買下的小島,在他故逝10年後的2014年開幕,曾吸引李奧納多、Lady...
【侘寂美學】日庭園至高之境:枯山水
在依循自然與人的共生關係打造的日本傳統庭園中,用白紗與石構組而成的「枯山水」是其中最純淨的型態。相對於深受隋唐與朝鮮影響的池泉庭園、隨著茶道文化發展而成熟的竹山林泉庭園,枯山水庭園融入日本禪學思想的寧靜與寂然,展現了與其他寫意園林全然不同的風致。 在極簡的景觀中有所領悟...
【小書房】人本化規則
Foreword 托馬斯.海澤維克是世界上最知名的設計師之一,作品涵蓋建築到家具,以嶄新、原創、符合人本為特色。《人本建築》道出其身為建築師的設計初衷與理念,在書中揭示的不只是設計理念,更試圖描繪一種以人為出發點的空間創造方式。...
【識冠德】冠德企業集團 力挺全民齊心抗疫
今年5月因應新冠疫情嚴峻,全台升級至第3級警戒,尤以雙北為疫情高風險地區,冠德企業集團響應防疫行動,對外分別捐助台北市、新北市防疫專戶共1,000萬元,挹注防疫資源;對內則在第一時間做出完善防疫規劃,與大家同心協力度過難關,一起守護幸福家園。...



























